光热转换/相变储能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防/除冰性能研究
编号:546
稿件编号:514 访问权限:仅限参会人
更新:2025-04-24 13:00:50 浏览:18次
口头报告
摘要
基于仿生原理制备的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独特的微观结构,能够延缓冰晶的形成并且降低冰层在表面的附着力,在防冰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。然而,单一超疏水涂层表面只能延缓结冰,而不能完全杜绝结冰,且结冰后冰层和粗糙结构会产生“铆定作用”,反而提升除冰难度。结合光热转换材料与相变储能材料,能够达到清洁、高效的除/除冰效果,利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,能够兼具疏水性与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。本文以光热转换与相变储能特性的微纳颗粒构筑表面粗糙结构,以疏水改性聚氨酯作为低表面能物质,开发了一种被动防冰、主动除冰协同作用的超疏水防冰表面,并进行润湿性、力学性能、耐候性、防/除冰性能测试,主要研究内容如下:
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在正十四烷@三聚氰胺-甲醛树脂相变微胶囊(MPCM)表面包覆聚吡咯(PPy),得到兼具光热转换、相变储能特性的微纳粒子(MPCM@PPy)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对微纳粒子微观形貌进行表征,得知PPy在MPCM表面呈苔藓状分布,具有微米和纳米级的双层级结构。采用分光光度计表征微纳粒子光吸收强度,结果表明PPy包覆量6 wt%时MPCM@PPy的光吸收能力最佳,此时相变潜热达160.99 J/g,包封效率为69.95%。光照条件下,能够在60 s内从25 ℃升温到50 ℃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在200 ℃高温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质量保持率。
其次,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(IPDI)与聚四氢呋喃二醇(PTMG)为反应主体,引入疏水改性剂单端羟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(PDMS-OH),以化学共聚的方式对聚氨酯进行封端改性,得到具有疏水性的聚氨酯涂层(PU-b-PDMS)。通过力学性能、润湿性测试,确定PDMS-OH引入量为4 mol%,“软段”原料PTMG分子量为650时,制备成的涂层力学性能最佳,抗拉强度达到2.78 MPa,铅笔硬度达2H,附着力等级为0级。同时表明疏水性得到较大提升,接触角达到108.4°。
再次,利用硅烷偶联剂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(DTMS)对上述MPCM@PPy进行疏水改性(H-MPCM@PPy)。以上述PU-b-PDMS为低表面能物质,H-MPCM@PPy微纳粒子构筑表面粗糙结构,通过“基底+低表面能聚合物+疏水性微纳颗粒”自下而上的涂层制备方式,得到H-MPCM@PPy/PU-b-PDMS 超疏水表面。通过润湿性评价,确定H-MPCM@PPy微纳粒子添加量为0.25 g时(S5),涂层接触角为150.2°(>150°),滑动角达8.3°(<10°),涂层表现为超疏水特性。在150 cm线性耐磨测试后,接触角保持在137.2°,10次高低温循环及24 h紫外老化后,接触角保持在150°以上,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候性。在温度-20 ℃,湿度90%的环境中,200 μL水滴在表面完全结冰需要758 s,相比于PU-b-PDMS涂层延迟结冰565.7%,冰黏附强度为6.05 KPa,较PU-b-PDMS有机涂层(16.88 kPa)降低64.1%,光照条件下能在134 s将冰融化,具有优异的防冰效果和光热除冰能力。
稿件作者
雷西萍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
许宣洪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
发表评论